上海今揭牌的数据交易所,背后是怎样一盘棋?数商们洞察到上海的创新与远见
来源:上观新闻 作者:李晔
上海数据交易所今天揭牌。
今天,11月25日,对于一批长期与数据打交道、对数据有着巨大渴求或执着于挖掘数据价值的人而言,是极特殊的一天。
今天,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。
第一次
常用数据做公益的国网上海电力公司,新开了一扇窗。这是一扇除了与政府合作之外的“商用”之窗,数据作为生产要素,由此走上变现之路。
多年来,国网上海电力公司担当幕后英雄,一直将覆盖面广、实时性强的电力数据推送给上海市大数据中心,服务于“一网通办”“一网统管”,支撑起城市高效数字治理。同时,在上海社区管理、人口普查等方面,电力数据亦默默助力。
但11月25日这天,电力数据第一次有了政府以外的服务对象——尽管双方对价格一致保密,但国网一个名为“企业电智绘”的数据产品,卖给了工商银行。由国网负责对企业用电数据进行脱敏、清洗和深度加工,再经模型与算法,形成综合评估报告,作为银行对企业客户授信前的“背书”或旁证,并在信贷反欺诈、贷后预警方面对银行进行辅助。
同样是数据需求方的京东科技,则在这一天,开辟了新“数源”。
银联,成为此前京东科技在场外交易时不曾邂逅的数源提供方。今后,在上海数据交易所这样的大平台,京东科技所能遇见和选择的数据提供方,会是过去的n倍。
更多元的选择,无疑会使京东科技在数据融合与挖掘上玩出更多花样——结合京东自身产生的海量运营数据,再嫁接融合“银联智策”等外购数据,京东科技一方面可提升对城市各类指标的洞察分析,从而更好辅助城市做好精细治理;另一方面,数据融合也将为京东零售、京东商城本身的店铺运营和分析提供支撑,辅助商家进行选品、诊断、商机洞察、品类优化、潜客挖掘等。
京东云助力上海普陀区三大治理物流视角一张屏。
还有成立迄今已12年的数库科技,也在这天实现了第一次——身为一家引领产融数字化的数据科技公司,它首次仅凭那些难以触摸的数据资产凭证,就获得了工商银行的授信。数库科技的数据与技术功底,终于登上“宇宙行”的白名单,数字从资源、要素,而今实实在在被定义为资产。
获得感
这些数商们缘何愿意入场?
“就像是一个有品牌的大超市,我会更相信里面的产品质量,相信它相应具备一定的售后服务,这比以前在大街上到处去打听要有效率得多。”数库科技总裁沈鑫这样形容。
多家数据需求方向记者坦言,原先在场外“两两交易”,数据产品被高估或贱卖的情况不时发生。而今,在数据交易所挂牌,“一对多”“多对一”交易的可能性大大增强,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。
事实上,数商们过去另一层隐忧在于,一旦纠纷发生,若找不到“老娘舅”,苦果只能自己下咽。
而这一次,国网电力上海公司之所以敢于迈出数据商用第一步,是因为“顾虑被消除了”。公司互联网部副主任奚增辉介绍,电力数据事关国家安全,重要且敏感。但上海数据交易所思路清爽,明确“不合规不挂牌,无场景不交易”。也就是说,国网电力数据产品能挂牌即合规,双方心定。同时,国网电力是针对具体使用场景进行数据深度加工、提供分析报告,而非直接将用户数据拿出去卖,“这么一来,既符合买方需求,又能确保数据产品本身的单一用途,用户的明细数据绝不会扩散出去。”
事实上,这次首批八大领域数据产品在挂牌前,都曾经历合规审核。
这样的合规审核,可用“严苛”来形容。协力律师事务所便是审核方之一。律所合伙人江翔宇透露了对数据产品合规评估的侧重点——
“一要对数据交易主体做尽职调查,企业的基础信用、过去3年内是否有在数据领域的行政处罚或相关诉讼等,是最基本前提;二要对数据产品的数据来源的合法性作调查,如自行产生的数据,须提供系统运行和记录形成的情况报告。若数据系合法直接采集,须提供获得相关主体同意的证明或数据采集合同等;三要确认数据产品的可交易性,企业数据交易的动因、用途及利益相关方等也在考虑之列;四要分析数据产品在流通中的合规性,考虑转让方及相关方是否在数据安全方面具备足够的风险预防、管理和处置措施。另外,数据出境是被绝对避免的,目前注册的交易主体都应是境内主体……”
的确,哪怕是在货币市场高度繁荣的今天,物物交换依旧存在。因此,上海数据交易所的揭牌,并不会排斥或阻止场外点对点交易。但值得指出的是,在场外交易逻辑下,数据确权难、定价难、互信难、入场难、监管难这五大痛点,一个都无法解决。
据上海市经信委大数据发展处介绍,上海市数据交易所有着“144”特征,恰是为解决“五大难”而生。
首批100家数商实现签约。
“1”即一个国家级数据交易所。交易所虽设在上海,但一定是服务于全国的。
“4”即四大能力,即准公共服务能力,上海数据交易所扮演的不是运动员而是裁判员角色,不碰数据、不碰资金,亦不涉交易,最大限度确保利他与公允;交易的全数字化能力,实现全天候挂牌、全地理交易、全流程追溯,也就是说,青藏高原的企业一任性,其数据产品甚至可在伦敦实现交付;全链生态的构建能力,旨在打破企业单打独斗之孤寂,围绕数据交易生态,培育数据经纪、合规审核、资产评估、数据交付等繁荣“数商体系”,这一概念的率先提出与实践,全国恐怕只有上海;还有制度规则的创新能力,数据产品登记凭证、数据产品说明书、数据资产评估等,这一系列脑洞大开的制度创新设计,上海多有部署。
第二个“4”,在于四大特征,即规范确权、统一登记、集中结算、灵活交付。
诚然,在上海数据交易所诞生前,无论南北,全国已有16个兄弟省区市的数据交易平台在先。但上海数据交易所之“新”,用“144”便已能充分概括。
可能性
“数据还能这么用?”进入上海数据交易所,看到一笔成功交易,一位数商表示大开眼界。
这笔交易,系数库科技挂牌的“数库产业链图谱”数据,该产品精准定位了我国超过5000万家上市及非上市企业的主营业务,并形成海量上下游产业关系及产业链间网络关系,已被国内头部量化对冲基金公司九坤投资慧眼购得。
基金公司也有盲区,但在“数库产业链图谱”中,可找出任意两家企业间的关联,不用担心数据孤岛问题。举例来说,某手机公司与某工业品公司,看似毫不相关,但或许它们上游的某个原材料是相同的,又或许它们的股东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于是,风险、利益,便在这张产业链网络中暗中传递、累积。但切不可忽视“蝴蝶效应”,某个手机公司的小小动态,也可能引发某个工业品公司的震动。
这恰是资管领域产业投资风控、行业上下游风险预警中所极易被忽略、但又极其重要的一环。
此类金融科技,其实在美国已有迹可循。美国智能投研先行者Kensho,在英国脱欧期间,运用相似的图谱方法,预测了脱欧选举造成的当地货币贬值,还分析了美国总统任期的前百天内股票涨跌,构建起万物万事与金融的关联。
“我要向公司反映这一情况,要加大在产业链图谱数据的采购力度。说实话,这些数据产品若不在交易所挂牌,我还真不知道哪里可觅,也不知数据在帮助公司洞察风险这块会有如此大的用处。”一位进场的基金公司决定复制九坤投资的做法。
而这正是上海数据交易所诞生的意义之一。在这个平台上,各类数据要素与生态融通,出现了发生各类化学反应的可能性。
比如,我们大多只看到互联网大厂每天在产生海量数据,但在上海数据交易所,由于大量数据撮合业态的存在,或会撬动另一类数据集大成者——大型国企发挥其数据的巨大价值。
比如,曾以为只有A和B之间会发生数据交易,而今却出现了B与C。如果把A和B看成是政府部门和国网公司,那么银行和其他企业便成了那个C。
又如,同一数据在过去或许只有单一价格,但在上海数据交易所,随着更多主体的相遇碰撞,价格很可能出现业业不同、企企不同。
再如,在上海数据交易所,当数据被最大限度用起来后,原有数据维度有望叠加新算法、新服务,未来实现数据的规模量产也并非没有可能。
毫无疑问,当下,数据已是继技术、劳动力、资本、土地之外的“第五要素”。去年,美国数据交易量高达2700亿美元,我国则在545亿人民币左右。但不可忽视,全球20%的数据量由中国创造,数据如何转化为资源红利新的增长点,成为上海的必答题。再看美国纽约,单座城市对数据的调配已占全美70%。由此可见,成为全国的数据配置中心,也一定是正大力推进国际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和科技创新“五个中心”建设的上海的应有之义。
栏目主编:李晔文字编辑:李晔
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,侵权必究